2024-10-03 13:19
大半年来,笔者跑了20多个省区,觉察到一个让人诧异的现象。旅游业发展到今天,仍有不少地方在目标定位和选择业态时还相当“不靠谱”,犯了十分低级的专业性错误,影响了旅游产业正常发育,更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绝缘”。
出现这种情况的市县,占比较大的是旅游后发者,也不乏稍有名气的旅游县市。大的归因是对旅游发展规律把握不够,投资开发上随“大流”,个别地方为追逐政绩而任性妄为。为吸取教训、少走弯路、更好发展,有必要对这类现象作些辨析和点评。
近些年,主题公园在我国已呈饱和之势。但在四五线城市的投资中,主题公园仍常被提上日程。今夏笔者去东北某县,就碰上对此类投资的意见征询。该县毗邻省会,人口30多万,想从红色旅游入手,扩展到现代军事科技题材,最终建成融参观、研学、体验、住宿为一体的主题公园,总投资达数十亿元。此类的旅游项目,笔者在北部某山区也遇到过,建设投资总量不小,但游客接待量始终上不来。这类项目是否应该落地,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专业的论证把关非常关键。
一是存量已多。目前,大中城市和东部地区已有各种主题公园,市场已呈过剩之势。一旦再建类似项目,很大概率是客源不足。
二是游客品位越来越高。随着迪士尼落地上海、环球影城引入北京,很多游客不出国就能体验全球顶级产品。如此,便大幅压缩了中低档主题公园的生存空间。
三是这类产品容易雷同。对于后工业化阶段的客源市场,主题公园已是大众化产品。随着游客体验的逐步丰富,很容易出现审美疲劳;更重要的是,这类产品创新和突破较慢,即使新建项目也给人似曾相识之感。
四是投资量大难以回收成本。建设一座主题公园,动辄要投资10多亿、几十亿,单靠当地和周边客源消费,很难回收建设投资。
研学是近10年异军突起的旅游业态,是让中小学生从广阔天地和社会人文中汲取营养。研学没有边界,可选择方向和领域很多,就地取材应是首选。
当下研学主题选择余地很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很多地方研学的普遍做法。如安徽黄山围绕徽文化和非遗开展研学,山东曲阜利用“三孔”开发儒家文化研学,杭州借助农夫山泉开展“一滴水”研学等。同时,研学接待资源较充足,很多社会资源都能被应用其中。
然而,一些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地方,却专门投资开发研学场地,修建专门的住宿场所,建设综合性的研学大楼,有的陈列了航天模型、深海探测器、盾构机、量子通信、元宇宙场景等。这对当地来说,未必是最为必要的投资选项。
笔者认为,研学供给无需自搞一套。研学生源虽多,但研学次数不多,很难按班级进行接力式研学;即使某个研学项目一时红火,诸多学校都看好,也往往是阶段性的。因此,未必专为研学修建场馆、住所、教室。前几年,一些地方为红色旅游、党性教育大建培训学院,后因生源很难“吃饱”,造成一些场所空置和投资浪费,这类教训值得借鉴。
此外,研学接待很难有高利润。部门曾要求“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作为接待研学的各相关单位,虽然接待人数较多,但必须秉持公益性原则。从这个角度来说,指望从研学上赚大钱,可能性并不大。
当然,应倡导全社会关心研学事业,鼓励爱心企业和慈善家进行捐助,尽量为研学创造更好条件。
近些年,露营地发展势头看好。前段时间,笔者在西部地区一条连通数县的风景道上,隔几十公里便看到一处露营地。当地人介绍,它们大多是乡镇或村级开发,每人/天租金七八十元,属于大众休闲的户外场地。
表面看,这些露营地没有花费多少投资,就增加了旅游业态,为周边民众和游客提供休闲去处,但以专业视角看也有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露营地沿交通要道布局,类型、设施、业态、功能大同小异,势必会出现近距离的雷同;二是由于准入门槛低,容易出现供大于求,势必发生为争夺客源的价格之战;三是全年经营时间较短,一旦没有充足客源支撑,便注定要亏本,有关投资也会打水漂。要避免或解决这类问题,应更多地从专业方向去思考和要求。
一是客观认识露营投资。表面看,露营属于轻资产投资,实际上通过露营赚钱并不容易。一些自驾者、徒步者自带帐篷随处露营,便减少了经营性露营地的客源。从帐篷和露营设备的购置看,要配置齐全也应不下百万,至于餐饮、娱乐、休闲等项目,每一项都要投资花钱,还要支付员工薪酬。在客源不很充足的情况下,扣除运营成本做到盈利并不容易。
二是做好露营规划布局。西部地区土地资源较充足,发展露营有比较优势,但当地人口少、外来游客也不多是最大挑战,需要把控露营地总量和合理布局。可结合当地旅游产品的分布和用地指标,根据客源市场现状和增长趋势,科学规划市县露营地发。
Copyright © 2002-2024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旅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