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游戏官方网站app唱好“双城记”打造增长极③|五年奋进路 绘就现代化经济体系

2025-01-08 01:18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 曹妤)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响了发令枪。

  五年过去,重庆西扩、成都东进。成渝“双子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正逐步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数据显示,川渝两省市GDP五年间连续跨越3个万亿级关口、迈上9万亿台阶,全国占比由7.09%提高至7.16%。双城经济圈GDP总量达8.6万亿,占西部地区比重超30%。

  日前,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300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200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22%,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这是一年来川渝两地携手并进的高分“成绩单”,也是五年以来川渝两地双向奔赴、携手前行的缩影。

  五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着眼打破行政壁垒,强化区域协同,在空间布局、交通基建、要素流动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勾勒出一幅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壮丽画卷。

  在顶层设计层面,川渝两地政府联合编制多项区域协同规划,明确“双核驱动、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五年来,成渝中线高铁风驰电掣,大幅缩短双城时空距离,“一小时通勤圈” 从蓝图加速变为现实;高速公路网络加密织就,川渝省际通道不断扩容,货运物流更为畅通,企业供应链成本有效降低;中欧班列(成渝)品牌运营线个节点城市,累计开行超3.6万列,开行量等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开通中泰、中越、中缅班列,线个港口。

  以大通道为牵引,川渝两地积极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和国际门户枢纽,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川渝两地在户籍、社保、公积金等领域率先突破,推出四批次355项“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

  加快推进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挂牌成立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成渝金融法院累计受理案件超2.4万件,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双城增信公司等合作机构落地运行。

  深入推进重庆、成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落地全国首个跨区域外债便利化试点,两地企业登记金额超244亿美元。

  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如活水奔涌,不再受地域界限束缚。曾经相对割裂的城市组团,正被一条条产业纽带、交通廊道紧密串联,区域一体化进程显著提速。

  5年来,川渝紧扣现代化产业发展脉搏,整合成渝地区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着力强化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根基,成渝地区锚定产业高端环节精准发力。汽车产业作为传统优势领域,正经历新能源、智能网联的深刻变革。

  数据显示,目前长安汽车三分之一的供应商来自四川,每年有超过200亿元的“合作订单”达成。

  “一辆‘重庆造’汽车,离不开四川的配套产品。”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长安汽车主流车型已搭载四川50家供应商的零部件,携手川渝683家合作伙伴稳步向前。

  得益于同向发力、双向赋能,2023年川渝汽车产值达7500亿元,整车产量达329.5万辆、国内占比为10.9%,产能位居全国第一。

  以成都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为代表的高能级平台,在功能上相互支撑、发展上高效协作,成为双城对接前沿阵地,承载着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等核心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梯次发展。

  建立两江天府汽车、电子等8大产业旗舰联盟,聚集头部企业90余家、会员企业近1000家,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成渝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超11%,是中国大陆第三、全球前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地。两地共同启动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上线运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公共服务平台。

  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两地携手搭建高质量协同发展平台,成渝地区培育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地图重磅发布。两省市装备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超4100家,企业间协同作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协同效应如涟漪般层层扩散,推动整个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两地共建创新平台与合作示范园区,合力打造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两地汇聚生物医药企业6700余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四,庞大的产业集群如同一座医药创新“富矿”。

  洪崖洞与宽窄巷子,分别位于重庆和成都两地,都是巴蜀文化的代表,同是国内旅游景点“顶流”。

  早在2020年,两地就携手合作,“宽洪大量”CP强势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