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足迹 无穷的力pg游戏官方网站app量

2024-06-09 19:58

  马六甲海峡被誉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六百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沿海上丝绸之路,多次途经这里,撒下了和平、友谊的种子。今年,中国和马来西亚迎来建交50周年,5月中旬,本报记者沿着郑和的足迹,从他的家乡云南出发,跨越山海,第一站抵达马六甲、吉隆坡和猫山王榴莲的主产地劳勿县。在咸湿的海风里,感受郑和的影响及其精神的无穷力量。即日起,本报推出“郑和行之友谊使者”系列报道,以“串门”开篇,以飨读者。

  此行在马来西亚采访到的每个人,通过他们的记忆、研究或从事的工作,讲述他们心中的郑和,他们纷纷表示,郑和带来的影响跨越时代,呈现出多维度的光彩。

  在吉隆坡,记者见到了《郑和:垂范百世》的联合作者苏海尔。他出生于马六甲,是世界文明研究会郑和遗风组的首席研究员,耗时两年时间,在中国多个城市以及东南亚国家走访,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结合大量史料,梳理了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事迹,用马来语向读者诠释了郑和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的卓越贡献。

  “郑和在马六甲可谓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在历史书上就学过。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也是促进地区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被大家推崇和敬仰。”谈起家乡与郑和的历史渊源,苏海尔很是自豪。

  “郑和的伟大在于不断创新,勇于开拓新世界。即使我们生活在无忧的年代,也要保持坚毅执着、不断开拓进取。”苏海尔说,如今再谈郑和,不只为了回顾历史,更为了延续郑和精神,使其历久弥新。“郑和无论去到哪里,都深入了解当地的民族、语言、文化,与当地人交朋友,带去了友谊、繁荣和发展。这种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大国外交风范,为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奠定了基础。”

  目前,苏海尔也致力于策划、组织马来西亚人到中国旅游、留学的项目。“云南的旅居疗愈风已经吹到了马来西亚,《去有风的地方》这部剧火了,今年,我也想到大理考察一番。”苏海尔感受到,电视剧、文学作品等为两国百姓了解彼此插上翅膀,而实地踏访,是进一步加深这种理解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他相信,通过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风土人情,马来西亚人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的魅力。

  5月7日,纪念中马建交50周年论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中国郑和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治国身处人潮,被两国友人的热情簇拥,言笑晏晏间勾勒着中马合作的具体愿景。他感慨:“郑和是中马情谊的初笔,亦是当下经贸文化交流的桥梁。借鉴和发扬这段历史,两国可以在包括旅游、教育、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共同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远洋航行,为纪念郑和的历史贡献,其首航日期7月11日被设立为中国航海日。孙治国介绍,航海日通过举办论坛、博览会、科普周等主题活动,向公众普及航海文化,弘扬航海精神,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

  中马互免签证,如同无形的红绳,牵动两国民心,促成了无数说走就走的邂逅,民间交流的暖流潺潺流淌。循着郑和的古道,旅人们在马六甲的一砖一瓦间,触摸那段辉煌历史的余温。

  孙治国观察到,近年来,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精彩连连,是面向世界宣传郑和航海事迹、弘扬郑和精神的重要窗口,吸引国内外游客打卡交流。

  开放促进理解,理解促成合作。孙治国表示,华人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马来西亚华人希望前往中国寻求经贸、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机会,中国企业也纷纷落地马来西亚。

  鸡场街文化坊即马六甲的唐人街,是马六甲必游目的地,也是当时郑和在当地设立官厂储备物资的位置。街口的牌坊挂着一个巨大的标识“欢庆马中建交50周年”,一条华丽的装饰龙盘绕而过。中餐馆、马来餐馆、娘惹菜馆、咖啡店、手作店、佛寺、道观、寺、福建会馆鳞次栉比。

  这里的老街坊笑称,每到周末,鸡场街能看到100张新面孔,各国各地商贩、游客汇集。以美食来说,既有各种中式餐点,也有葡萄牙烤鱼、马来椰浆饭,还有火到东南亚的蜜雪冰城。

  短短几百米长的街巷,汇聚了各国文化,更承载了绵延600年的中马友好情谊。

  在郑和官厂的旧址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侨出资建造了郑和文化馆,这是中国以外规模最大的郑和主题博物馆。文化馆的经理林世发是一位历史“发烧友”。这位在马六甲土生土长的华人,因学生时期在教科书里看到的郑和故事而入迷。从体势巍然的郑和船队入手,他对船的构造、用途、船上的生活方式、船队的管理进行逐一研究,看了很多书、见了很多人,在马六甲生活得越久,越对这里包容、开放、融合的气息割舍不下。

  馆里的模型船具专门从中国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