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体育赛事之城盘点:以“景”引赛以“赛”促游带来新经济增量pg游戏官方网站

2025-01-01 11:53

  这一年,国内城市不仅举办了大量的国际国内顶尖赛事,如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泳联、中网等。与此同时,“村超”“村BA”“小城马拉松”等,全年24.6万个群众赛事也在不断提升城市人气、激活城市资源。

  体育赛事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纵观今年,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型城市在办赛时既注重通过大型赛事打造国际化的城市形象,同时也通过群众赛事,将体育嵌入生活,实现“体育生活化”。中小城市则更需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通过赛事挖掘城市特色景观和文化,形成以“景”引赛、以“赛”促游的发展模式,为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未来,城市应如何借助赛事进一步实现提升?专家认为,对于有丰富办赛经验和资源的大型城市,体育赛事并不是一道必答题,应注重将赛事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提升城市国际形象,并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产业升级。对于中小城市,则应利用好城市资源,将赛事融入城市景观,展现城市人文魅力,持续拉动城市经济。

  今年11月,《2024年全球体育城市指数》发布,国内城市中,北京、上海、杭州跻身全球50强。

  纵观全球体育城市排行榜前十的城市,都经常举办或承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赛事,扩大城市的全球影响力。近几年,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继提出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世界体育名城”等目标,其中体育赛事在体育城市建设中占据核心位置。

  对于中国的大型城市而言,如何通过赛事打造国际化体育城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上海为例,2024年,上海全年所举办的国际国内重大赛事达178场,创历史新高,几乎是“全年无休”,打造国际顶级赛事和自主品牌赛事双规并行。

  一方面,上海国际顶级赛事丰富,包括上海ATP1000大师赛、2024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泳联等。另一方面,上海还持续打造自主品牌赛事,包含依托城市景观培育的头部赛事、聚焦三大球发展的明日之星系列赛以及其他各具特色的城市赛事。

  引进赛事之后,更重要的是转化,如何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增量?今年的ATP1000大师赛,上海选择在赛票上“做文章”,将比赛门票与上海城市旅游景点如浦江游览、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等结合。借助“赛票+”新模式,超22万人次观众至现场观赛,其中近七成观众来自上海以外地区,赛事观赛人数、票房及官方纪念品销售均创历史新高。

  大型城市往往不乏举办顶级赛事的资源和经验,利用好赛事遗产,发挥赛事长尾效应是打造体育城市的关键。例如杭州作为亚运城市,曾为亚运会新建12个场馆,今年,杭州共举办国际赛事28项,国家级赛事70余项,其中,因亚运而生的场馆持续发挥作用,例如国际排坛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之一——2024年世界女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就在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

  明年,粤港澳三地将共同举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这是粤港澳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承办这一全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既有助于推动广州、深圳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世界体育名城”,也为将来大湾区联合打造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奠定基础。

  在通过顶尖赛事打造国际化体育城市的同时,大型城市也注重将赛事嵌入城市生活,推动群众体育发展。

  2024中国城市生活体育指数榜单中,成都连续两年蝉联总榜第一名,生活体育理念深入人心。今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商务部、文旅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的通知》,各城市积极响应。

  成都就提供了一个“体育生活化”的范本,以中国·成都绿道运动生活嘉年华为例,从今年4月到10月,篮球、飞盘、自行车、跳绳等各项赛事不间断,接连走进绿道、公园、社区、商业空间等,全年参加各项赛事的家庭超过3万户,覆盖人群超过200万人,总参与人数创历届之最。

  南京也致力于让体育走进市民生活。10月中旬,南京举办街头体育嘉年华,吸引了无数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通过将体育赛事、新兴项目体验以及体育消费场景巧妙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对大型城市而言,无论是顶级赛事还是群众赛事,重要的都是将赛事规划与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产业升级。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人居环境景观院院长胡峰建议,一方面,要以功能为抓手,全面优化城市供给,包括城市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交通出行和产业配套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要以赛事为契机,全方位扶植新兴产业,例如打造一系列体育消费场景,包含体育视觉设计展览场景、街头竞赛表演场景、体育IP打卡场景等,带动产业链扩展,激活体育市场。

  如果说对于大型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