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0 11:33
四百年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从长江之滨江阴出发,开启“万里遐征”。他曾多次溯江而上,探访沿岸名胜古迹,在《徐霞客游记》中留下生动的记录。徐霞客对长江的踏勘、考察和记录,也被写入了长江历史的重要篇章。他不惧艰险、勇于开拓的无畏精神,极大丰富了长江多元文化精神的内涵。
让我们跟随徐霞客的足迹,共赏长江山水间的奇峰峻岭、幽壑深谷,在历史现场进行古今对比,书写人文与自然深度交融的动人篇章,展现各地文旅融合的最新实践。
万历三十五年(1607)的一天,21岁的徐霞客走出位于江阴南旸岐村的徐家大宅,来到村东的胜水桥下,从这里乘舟去往“万顷湖光尽凝碧”的太湖。江阴紧邻着太湖,这次出游的路程虽短却意义非凡,因为它是徐霞客人生中的首次出游,揭开了他30多年“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游考察生涯。
徐霞客旅游勘察的足迹,最初就是在江南的山水丘陵间铺开。根据《徐霞客墓志》以及江南各地方志的记载,徐霞客游历过南京的明故宫,苏州太湖东、西洞庭二山,扬州二十四桥,镇江金山,宜兴善卷洞、张公洞等地。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江阴正因地处长江之南而得名。长江因此成为徐霞客每次出游的便捷水路,他多次溯长江西上,前往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在江苏境内,大运河和长江交汇,京杭大运河也为徐霞客的出游提供了便利。他北上前往山东泰山,南下游历浙江天台山、雁荡山等名山大川,走的正是这条黄金水道。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探险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故里已改名为徐霞客镇,位于徐霞客镇南旸岐村的“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走进徐霞客故居的崇礼堂,探访徐霞客远游的出发地胜水桥,细读徐霞客为母亲祝寿刻印的“晴山堂石刻”,寻找“千古游圣”在故乡留下的足迹。在故居庭院内,一株罗汉松的故事发人深省。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原副会长唐汉章说,这株本来只是盆栽的罗汉松,是徐霞客少年时期亲手种植的。在他看来,栽在花盆中的罗汉松是永远长不大的,必须扎根大地,融入大自然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经过400多年风雨,罗汉松早已树冠茂密、树干粗大,生动记录着徐霞客少年时代就立志“行走于天地间”的开拓进取精神。
徐霞客钟爱浙江,先后七次深度游览浙江。《徐霞客游记》开篇就是从浙江宁海写起,《游天台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浙游日记》等文章,更是在4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栩栩如生。浙江的山水人文也因“霞客行”而增添一抹诗意与传奇。
万历四十一年(1613)五月十九日,徐霞客自宁海出发前往天台山,这座浙中名山吸引他三次登临、挥墨记述。《游天台山日记》中记录了徐霞客游览天台山的国清寺、华顶、石梁飞瀑、赤城山等景点的见闻;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东南第一名山”之美誉,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绵延数百公里的山系以断崖、嶂洞、瀑布、奇峰怪石而闻名。徐霞客两次游览雁荡山(雁宕山)。他以清新简洁的笔法铺叙了“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在内的众多景;衢州江山的江郎山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徐霞客在三度游江山时都写到了江郎山,通过与雁荡山和黄山比较,极力赞叹它的“奇”“险”“神”。
如今,徐霞客踏足过的浙江各名山景区秉承“霞客”精神,走出适合自己的文旅融合道路。天台县激活冰雪经济,做旺乡村旅游,实现从“风景路”到“共富路”的转变;“跟着徐霞客游雁荡山”成为越来越多旅行社组织研学活动的主题,追寻霞客足迹,了解雁荡山地质变化奥秘,雁荡山给每一位到访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科学体验;江山市正在推进江郎山的乡村田园景观带建设,马术、研学、民宿、度假酒店等业态纷纷涌现。经徐霞客之笔,浙江风景的美誉度、知名度被推向了更高峰。徐霞客已然成为浙江旅游的重要IP。
在寻找“诗与远方”的岁月里,徐霞客三年中两次游历长江下游的安徽,足迹遍及徽州各地。他喜爱黄山和齐云山(白岳),首次前往这两座名山游览都选择在冬季,足见他对徽州山水的痴迷、对冬天景致的钟爱。
万历四十四年(1616),徐霞客第一次登黄山。在《游黄山日记》中,他记录了一路游程中踏雪寻径、凿冰开路的艰险,描述了黄山温泉、黄山松等景色特点,对天都、莲花二峰也有侧面描绘。两年后的金秋,徐霞客再登黄山。“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在《游黄山后记》中,徐霞客细致地叙写了登天都峰、莲花峰爬山历险的具体过程,满怀激情地描绘了山顶所见奇景。晚年,徐霞客在回答友人“游历四海山川,何处最奇”之问时,发出了“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赞叹,这句话后来衍生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谈。
齐云山古称白。
Copyright © 2002-2024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旅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