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 10:26
“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要想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必须要来一趟织金洞!
走进织金洞这偌大的洞府迷宫,惊叹之感油然而生,这里几乎囊括了世界溶洞的所有形态类别,是货真价实的“岩溶博物馆”。这里每一块岩石都足以令人瞠目结舌,不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万峰林属于中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被称誉为“天下奇观” 。峰、龙、坑、缝、林、湖、泉、洞八景分布广泛。
万峰林包括东、西峰林,景观各异,是国内最大、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次到兴义考察并感慨道:“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小七孔景区位于荔波县城南部的群峰之中,因响水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桥,故而得名。景区先后被授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黄果树景区景区内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分布着雄、奇、险、秀等风格各异的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
夜游黄果树也别有一番看头。夜晚的黄果树景区如灿烂的星光一样璀璨,美如仙境。峡谷之中环绕悠扬的音乐,在星空之下,瀑布之上搭建出绝美山水舞台,上演着一台气势恢宏、奇幻绚丽的视听盛宴。
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的贵州黎平、从江、榕江等地的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直接体现着侗族文化。
除了黔东南州有名的侗族大歌,在贵州的黔西南州,布依族“八音坐唱”也是贵州传统特色民歌中的一颗明珠。
布依族“八音坐唱”在黔西南流传已久,唐代称“俗讲”(又称“变文”),是以唱佛经故事的形式开始流入民族地区,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很多曲种。
流入黔西南的民族曲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布依八音”,另一种是布依“削肖贯”(即“说唱故事”)。旋律古朴、流畅、优美、悦耳,常用于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说唱艺术形式。
布依族“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形成的,深深扎根于布依族群众之中,具有鲜明的布依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在多民族的贵州,每年各地区民族都会举行自己的民族节日。
资料显示,贵州有苗族的姊妹节、四月八、花山节、鼓藏节;侗族的萨玛节、赶社、播种节、斗牛节;水族的端节、卯节;仡佬族的吃新节、敬雀节、祭山节;土家族的牛王节、五月节、赶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1400余个传统节日。每年,这些传统节日从正月一直过到到腊月,热闹非凡。
穿越那黑暗深邃的地心世界,抵达洞内的大厅时,歌声与乐器的音调此起彼伏,七亿年时光在这里与之交相辉映。
走进遵义十二背后旅游区亿万年的溶洞,音乐与溶洞相遇,激情与宁静交织,体验一次奇妙的音乐之旅。在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造就的天然混响中,跟着节奏一起尽情摇摆,感受音乐与古老时空的撞击所带来的无限惊喜。
遵义十二背后旅游区被称为“贵州喀斯特天然洞穴”地质博物馆,7亿年的时光让岩石和矿物质在水流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剥塌的塑造下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天然洞穴!
这里峡谷深邃,天坑幽深,湖水碧绿,鸳鸯翔集,汇聚洞、林、山、水于一处,中国仅有,世界罕见。
资料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文化旅游处、爽爽贵阳、掌上黔东南、十二背后、网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Copyright © 2002-2024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旅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